
患者來信
七旬老人住院寫下長篇博客曝光醫院“內幕”(一)!
發布時間:2018年10月26日 來源:株洲市中心醫院 訪問次數 13515次
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這么一個帖子:《杏林清風——株洲市中心醫院住院側記》,小編打開鏈接,認真仔細地閱讀了它。讓小編感觸深刻的是他質樸的言語和真實的感受,袒露著對醫務人員的尊敬和贊揚。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時代,在網上看到如此正能量的帖子很是欣慰。
一看發帖人姓名——胡芝梧,好熟悉的名字,小編突然想起了幾年前,這位老先生曾經在株洲市中心醫院住院也寫過一篇《住院散記》。當年他67歲,因為左腿上長了兩個黃豆大小的黑痣來到中心醫院就診,發生了一連串的就醫小故事。他用文字記錄了他的整個就醫經歷,激勵和感動這醫護人員。
今年72歲的他,因為突發心梗、頭部皮脂腺囊腫感染來到中心醫院就診,同樣,他也用筆尖勾畫了一幅醫患和諧的畫面。由于篇幅很長,我們將連續幾天為大家推送欣賞。
住院側記(一):鮮紅的黨員徽章在清風中閃光
但凡人生,有多少個驛站,不得而知。然而,醫院,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生驛站,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之間,你就會自覺地,或不自覺地來到這里?刹,在這秋高氣爽到時候,一夜之間,在老伴的守護下,我就躺到了株洲市中心醫院住院樓南六樓(心內科)的77號病床。
人生七十古來稀,何況愚已七十又二,白發蒼蒼,論人生,萬事皆休矣?,回顧以往,我是在新中國的陽光雨露下成長起來的“七零后”。
在黨的領導下,經歷過艱苦奮斗到歷程,嘗到過磨練和成功的喜悅,在工作和生活中,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懷。尤其是當今,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,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中國越來越強大,生活越來越好。我這個耋老之年的老頭也恨不能多活幾年,享受這人間的美好生活?,這病,引起我思緒萬千。
金秋的暖陽,帶著和煦的清風,在病房中蕩漾,為這寧靜的空間帶來了陽光、生氣和希望。
隨著一陣輕風,一位護士面帶微笑,來到了鄰近的76床!盃敔,您該抽血了!薄拔也怀椤,老頭用粗氣,倔強而干脆地回答了護士。
此情此景,我躺在床上,側身地看著,心想,看你這小丫頭怎么對付這老頭。但見她笑容不變,微微地對著老頭細聲地說了一番言語,真有點像親孫女勸爺爺的溫馨場面。
這老頭姓鄢,72歲,身材魁梧,擅長書畫和樂器,是331廠退休的工程技術人員。他為人豪爽耿直,性情倔強,就連日益守護他的老伴,也要被他時不時地懟上幾句,不過,一會兒便和好如初。
為了抽血這件事,他老伴陳大姐也沒好氣地和他理論起來。這時,那位護士又緩緩地走進了病房,與鄢老頭“爺爺,爺爺”地攀談起來。語氣是那么溫柔,態度是那么誠懇,理由是那么充分。終于,那倔強的老頭點了點頭,同意抽血。
我開始注意到她護士服的佩飾。她叫謝浪,胸牌上別著一個標志性的掛表,特別是透過她胸牌上方端端正正佩帶的那枚鮮紅的“共產黨員”徽章。
不僅讓我看到了她,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、意識、責任和榮譽感,更讓我看到了她,作為一名年輕護士,為黨的醫療衛生事業所擔負的“為人民服務”的時代使命感。
作為一名入黨四十多年的老黨員,讓我在病床上看到了黨的新生血液,看到了一代新生力量在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下茁壯成長。我開始以別樣的眼光,注意著她對病人的一顰一笑、一舉一動。
其實,護士工作是平凡的,平凡到每天機械地從病房中走來走出;護士工作是枯燥的,成天面對著病人,不是打針,便是送藥,整理衛生,健康宣教。
然而,護士工作不僅是護理師,還是病人的心理師,碰到病人沖著你發火,還要不厭其煩地、耐心地、針對性地配合病情開展思想勸導,以利于病人的康健。護士是病人的天使,在病人中,不是親人,卻勝似親人。
從護士謝浪的身上,我通過串珠式的映像,發現她過人之處在于細致、細膩、細心,當她看到病人離開床位時,總是習慣地整理一下被單和用物;當為病人打針注射時,總是感覺到她的手法嫻熟,動作輕微,盡量減少對病人帶來的不適。
有一個夜晚,我真是病不單行,頭上的一個膿包由于發炎,竟然流出了膿血,當我開燈坐起來時,她即時來到了我的病床前。我想,這又不是他們的治療范圍,況且又是午夜,便對她說,不要緊?伤齾s熱情地請來了值班的胡醫師,耐心地為我進行了消毒和包扎處理,使我安然入睡。
通過謝浪的視角,我看到了病房的護士團隊,這個團隊的敬業精神。護士劉培定,別看她身材精瘦,可是她的熱情和爽朗,尤其是那股潑辣勁,頗像紅樓夢中的王熙鳳,給病房帶來了嚴謹和溫馨。
可不,當她看到有陪人躺在病床上,便被她禮貌地請起了床;當她看到有的病人不按時服藥,她便隨時督促,時不時地打開抽屜檢查,并當場看著你服下。
就連實習的護士也在這個團隊的言傳身教之下,潛移默化地進入了護士的角色。實習護士莫燕蓮和梁玉珠,分別來自于永州和懷化,年輕娟秀,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,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。
然而,在病房中成天打交道的是有病呻吟,咳咳嗽嗽的病人,血糖血壓的測量,是他們的標配,抽血打針,是他們的基本功。
實習護士小張,還剛來兩個多星期,為我打針后,問我痛不痛,我笑了笑說,有點點。她聽了,面帶愧色,輕輕地對我說,“爺爺,對不起,下次一定打好”。
果不其然,第二次就沒有那么痛了,我鼓勵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,小張會心地笑了。
其實,護士這個看似平凡的工作崗位,她不僅培養了護士的新生代,還歷練出了不怕苦、不怕臟、不怕累的護士精神,錘煉出了不為名利,人性化的時代服務精神,是當代青年學習的榜樣。
我經歷了兩名責任醫師的診治,一名是謝波,個子修長,身材勻稱,她有一個習慣性的標志,在上衣的口袋,總是滿滿地插著一大把不同樣式的寫字筆。
雖然常常帶著口罩,但遮不住她那充滿著秀氣文雅的氣質和嚴謹、沉穩的醫風。我頭上的這個膿包,細心的謝醫生,一查房便便被發現,問起了這個腫起來的包,還特地請來醫師到病床問診,當出現膿血之后,又為我先后開出兩張會診單,使我的病況及時地得到處理,我很感激。從謝醫師胸牌上顯示,她也是一名共產黨員。
一個謝波,一個謝浪,而且又都是共產黨員,雙雙地服務于醫、護崗位,雙星閃耀。我曾笑問謝浪,你們是不是姊妹,她說不是。我想,她們雖然不是親姊妹,但雙雙都是奉獻在黨的醫療事業上的一對姊妹花。
另一位責任醫師叫周杜鵑,據悉,她是巾幗文明崗的一名優秀醫生,曾經以8個月身孕仍然堅守臨床一線,受到了醫院的充分肯定,病人的高德贊揚。她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,來到病人面前,總是微微地曲著身,細心地聽取病人的意見和病情反應,耐心地向病人解釋醫治方案,給人一種嚴謹負責的醫療作風,讓人有一種親近和信任的心理感受。
這些年輕護士和醫生的行為舉止,為這座新型的醫院帶來了新的風尚,繼承了傳統的醫療作風,發揚了醫院的時代精神,有如金秋的暖陽清風,蕩漾在病房,交融相映,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拉近了病患之間的距離。
未完待續......
作者:住院病友 胡芝梧